极目新闻记者刘迅
通讯员薛源苏薇
“我的肚子终于不痛了。”一个月前,7岁男童因吞食大量未去壳的兰花豆,肚子疼得碰都碰不得,检查显示一颗巨大粪石堵住肠管造成了肠梗阻。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团队为男童清理了一颗直径6厘米的巨大粪石,避免了外科手术。近日,男童重回门诊随访,现在他每天可以自行排便,没有腹痛腹胀症状,整个人都活泼开朗了许多。
王宝香主任医师为患儿查体(通讯员张祖国摄)
长期便秘,男孩腹痛难忍
男孩名叫文文(化名),长期被便秘困扰。一个月前,他在家里吃了大量兰花豆,为了图省事也没有完全去壳,而这件事当时也没有引起文文家长的过多关注。后来,妈妈发现文文便秘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,不能自主排便,每次需要开塞露辅助才能排一点点稀水便,就算只吃一点东西,腹部也会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,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均不见效。文文每天都喊肚子疼,妈妈赶紧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宝香门诊就诊。
由于长时间未解大便,文文腹胀明显,肚子痛得碰都不能碰,拍片初步排除了急腹症。结合相关症状,王宝香判断,文文可能患有不完全性肠梗阻,建议住院进一步诊治。
通过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治疗一天后,文文腹胀明显缓解,医生在其左下腹摸到了一个较硬的大包块,腹部CT提示文文肠腔扩张明显,乙状结肠处有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球形粪石。此时的粪石正“嚣张”地压迫结肠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,并继发肠腔极度的扩张,从而使文文有腹大如鼓的表现。当务之急就是要取出这颗巨大粪石解除嵌顿。
掏出坚硬粪石,解除危机
经过近一周的结肠透析、开塞露等清肠处理后,尽管文文每天都能排出较多泥浆样的大便,但粪石位置却没有移动半分。专家讨论后决定,拟行内镜下肠粪石取出术,在与文文父母充分沟通,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肠道准备后,消化内科、麻醉科、内镜中心等多学科通力配合,一场充满“味道”的手术开始了。
医护团队使出浑身解数,圈套器、异物钳、卵圆钳轮番上阵仍无济于事。医生决定先给文文石蜡油保留灌肠,将因缺乏水分导致硬度太大的粪石尽量泡软、润滑,同时继续结肠透析清洗肠道,争取将粪石“一举歼灭”。
三天后,这次粪石位置下移至距离肛门15厘米的位置。第二场“战斗”开始,医生先用卵圆钳钳夹粪石,但粪石坚硬圆滑,一钳一滑,钳夹困难。同时在内镜下反复冲洗粪石,大量粪水溅到医生身上,粪石仅仅是略微瘦了个身。
王宝香医生尝试改用徒手抠粪,她左手按压文文下腹部下推并固定粪石,右手食指伸进文文的直肠,一点点抠破粪石。为确保粪石取出的过程中对肠道不造成损伤,王宝香小心翼翼,一点点地将粪块抠出来。文文肠道里的粪石全部掏出,嵌顿危机终于解除。此时臭味也蔓延到整个内镜手术室。
“医生不怕臭不怕脏,为孩子解决病痛,这是家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。”近日,文文复查时,家长感激地送来一面锦旗。
“想尽一切办法救治患者,是一名医生的职责。只要能让患者身体舒服一些、避免手术的创伤,自己脏一点、臭一点都不是什么要紧事。”王宝香说。
严重可引起梗阻,这样预防
文文肠道里的粪石是怎么形成的?王宝香介绍,所谓的“肠道粪石”,是胃肠道内异物的结块或团块,它们在反刍动物中相对常见,尤其是山羊和羚羊。临床中可见慢性便秘、摄入大量蔬菜果肉和吸湿性泻药也会形成粪石。文文平时就有便秘,在其发病前,还曾大量进食带壳的兰花豆。兰花豆外壳质地坚硬,难以消化,继而形成粪石导致梗阻。
一般情况下,粪石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,可以通过肠道以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。但也有粪石像石头一样坚硬,堵塞在肠道内无法排出,由于大便不通导致胃肠功能减弱,吃的食物无法消化吸收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,严重时引起肠梗阻、肠坏死甚至腹膜炎,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。
如何预防?王宝香提醒,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关键,尽量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,特别是柿子、黑枣、山楂、葡萄、李子、野梨、石榴、橘子以及茶叶等富含鞣酸类食物的食物要少吃。其次要预防便秘,生活要有规律,适量饮水、适量的水果蔬菜及每天1小时以上的适量运动,同时要定时排便、不能憋便。
一旦形成了肠道粪石,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可内镜下取“石”眼镜新零售品牌网,内镜治疗具有快速、高效、安全,对患者损伤小、花费低等特点,通过内镜下取石可避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痛苦和风险。